在南京海陵的大生產系統中,有一群海陵“高質·惠民”文化的優秀踐行者,他們立足崗位,堅守質量文化,踐行質量精神。固體制劑1號車間的包裝工序班長張國慶和設備工程部行政專員劉成圣,就是化質量意識為崗位責任的典范。他們以日常操作為切入點,強壯現場管理,確保產品質量,為大家帶去“安全感”。
01張國慶2018年4月,當時還是實習生的張國慶來到海陵固體車間。時值車間GMP復認證,讓剛進車間的他有機會接觸各崗位生產過程。隨著對各個生產質量監控點了解的深入,質量意識開始在他的心中萌芽,也是他逐漸帶給車間“安全感”的開端。
定崗充填壓片崗、崗位全能手、充填壓片崗工段長、包裝工序班長......能力越大,責任越大,張國慶帶給車間的“安全感”也逐步增強。在已有的現場管理基礎上,他以掃除道的精益求精,繼續掃除“不安全”的現場因素:
小到日常工具升級。包材拆包使用的美工刀,雖然是常用文具,但使用頻率極高,存在員工割傷隱患。他為此進行了安全刀具調研,并將現場所有刀具都升級為安全刀具,保障員工操作安全;大到工序設備電路改造。外包工序設備多,電路復雜,既不美觀又存在隱患。他牽頭設備工程師,開展設備技改項目,優化線路接通形式,提升設備操作安全。再大到崗位風險排查。他聯合車間SHE專員,制定各崗位隱患點識別,每日常規巡檢,每月專項巡檢,班組內重點宣傳,說明利害,持續宣貫,提升崗位職責安全。
正是由于對現場管理的精益求精,他在工作期間未發生質量信息,受到了車間內部的認可。他對各崗位質量意識的培養,也更好地保障了產品生產質量。提升工具設備的“安全感”,保障崗位操作的“安全感”,以此強化現場質量的“安全感”,并最終為患者送去產品質量的“安全感”。張國慶將繼續在崗位上貫徹自己對質量的理解,成為更多人的“安全感”。
2022年7月,劉成圣完成了自己的身份轉變,從空調制水崗班長到部門行政專員,為職能崗位帶去自己在一線實踐中獨有的思考。轉戰至幕后的他,給現場的管理質量帶來了他獨有的“安全感”。
當時的公用工程車間,因不同崗位需要,新老員工的分布存在不平衡現象:一邊的空調制水崗,新人員較多,雖然學習接受能力強,卻缺少現場經驗;另一邊的動力崗,老師傅云集,雖然現場經驗豐富,但對新法規新標準的學習動力不足。
為了給這兩類員工都帶去操作合規的“安全感”,劉成圣以當時質量月“強壯現場”為契機,制定了現場可視化、定制化手冊,并組織車間以班組為單位對現場進行定制。設備介紹標識、儀器狀態信息、操作點位置...事無巨細,均以標識板或顏色進行可視化管理。既為新員工保障了初學階段現場操作快速準確的“安全感”,又為老師傅避免了因經驗滯后造成不當操作的“不安全感”,現場工作環境得到極大改善。
不僅要帶給一線員工“安全感”,更要保障車間現場的“安全感”,劉成圣對《公用工程車間日常自檢管理規定》也進行了優化。結合“準軍事化”嚴格的現場管理要求,和自己作為崗位班長時的思考,他將管理規定中的落實標準明確細化,加強可執行性,并定期通過監控核實檢查記錄填寫真實性、設備巡檢執行情況、各崗位工作狀態,并將存在問題以線上文檔形式匯總跟蹤。
操作合規的“安全感”,帶來強壯現場的“安全感”,以此保障介質供應的“安全感”,并最終為患者送去產品質量的“安全感”。劉成圣將繼續精進崗位要求,為更多的人帶去“安全感”。